在电影行业中,票房成绩常常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每一部大热影片的问世,都能掀起一阵观影热潮,同时带来令人叹为观止的票房数字。比如《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154.46亿元的惊人票房,在中国影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全球票房更是突破159亿元,排名全球票房榜单第五位。然而,令人咋舌的票房背后,却是影院和片方都感受到“分得太少”的困境,二者都认为自己在这巨额票房中获得的利益不足。这其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股票配资平台,究竟蕴藏着怎样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呢?
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解析一下,如何在这百亿票房的背后,解读其中的分账玄机。
一部电影从制作到上映,再到最终结算的过程中,牵扯到众多利益相关方。当一部电影获得像154.46亿元这样的巨大票房时,绝非简单地按照票房总额来分配。
展开剩余82%首先,整个票房收入的5%需要上缴,用于支持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这部分资金对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
其次,还需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扣除这些无法参与分账的部分后,剩余的139.78亿元才是真正的“分账票房”,即可以按比例分配的资金。
在分账票房的分配中,影院和院线无疑占据了最大份额。通常,影院和院线的分账比例不应超过57%。然而,《哪吒2》的分账比例为52.27%,意味着高达73.06亿元的票房资金流入了各大影院的口袋。
此外,还要支付3%以内的综述代理费,主要用于制作数字拷贝等相关支出。扣除这些费用后,发行方还需要拿走一定的发行代理费用。
经历了层层分配,最终真正到达片方手中的资金非常有限,往往不到票房总额的40%。以《哪吒2》为例,片方最终拿到的比例是39.36%,即55.02亿元。制作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制作电影,但最终的票房分成却不到四成,难怪片方对此感到不满。
光线传媒的总裁王长田曾直言,中国电影行业的票房分账模式,是全球最不合理、最不公平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观点有其道理。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制片方的分账比例确实较低。
在北美市场,票房表现突出的电影,片方通常能拿到60%左右的分账;欧洲市场的分账比例大多在55%至65%之间;韩国和印度的分账比例也在60%左右。如此明显的差距,难怪国内的片方对现行分账模式表示不满。
正是由于分账比例的差异,院线与片方之间几乎每隔几年就会爆发一次激烈的争议。2012年,“五大金刚对抗十三太保”的事件便是其中之一。那一年,在贺岁档之前,中影、华谊、博纳、星美和光线等五大电影公司联合发声,要求院线将分账比例从43%提升至45%。
院线方面自然不愿轻易让步,遂组成反对联盟进行抵制。当时局势一度紧张,如果谈判失败,观众可能会错过春节档的热门影片。好在最终在官方调解下,这场风波得以平息。
在2012年的事件中,大部分观众更多是抱着围观的心态,并未站在某一方立场。然而如今,面对王长田关于调整分账比例的言论,大多数网友却未必支持制片方。有些人认为,光线传媒已经从《哪吒2》中获得了五十多亿元的票房收入,还抱怨分账比例过低,显得有些“得了便宜还卖乖”。
与此同时,一些网友指出,在中国经营影院才是最具挑战性的。业内人士老蒋透露,尽管北美的影院在票房分账中占比较少,但它们往往能够通过抢占独家放映权获得优势。比如,某些影院即使只拿到10%的票房分成,但前提是该影片只能在其影院独家放映,这样的独家资源足以弥补票房分成的不足,带来可观的收益。
此外,北美影院还通过严格限制观众自带食物的政策,依靠出售食品和饮料等副产品获取可观的盈利。例如,加拿大的Cineplex和AMC院线,食品销售收入占到总收入的三成到四成。
相比之下,国内影院的盈利渠道则显得相对单一。老蒋经营的影院,在上海排名前百,每月票房收入需达到七八十万才能保本。但目前实际收入仅为三四十万,仅能勉强维持日常运营。从2015年至今,他的影院票房收入几乎减半,映前广告的收入更是从90万元锐减至几万元。在这种艰难的市场环境下,想要提高制片方的分账比例,实在并非易事。
从整个电影市场来看,中国电影行业近年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24年总票房为425亿元,相比2023年下降了22%,显示出市场的萎缩趋势。随着市场蛋糕的不断缩小,各方的分账空间也越来越紧张,想要吃得饱实属不易。
业内人士指出,在现行的分账模式下,电影产业链上的各方都难以持续生存,整个行业可能面临衰退的风险。部分影院的淘汰已经变得不可避免,但对于剩下的从业者而言,必须积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制片方可以通过大力发展衍生品业务来拓展盈利空间。以迪士尼为例,其《狮子王》一片的票房收入为7.8亿美元,而衍生品的销售额却达到了20亿美元,衍生品的收益大大超过了票房。国内的制片方可以借鉴这种做法,深度开发影片IP价值,拓展衍生品领域,以增加额外的收入来源。
影院方面也可以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例如,可以争取大型赛事的转播权,在电影放映场次不饱和时,利用影院场地转播奥运会、世界杯等重要赛事,或举办演唱会直播。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利用闲置资源,还能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在票房分账机制上,也应当更加灵活。电影上映初期,由于片方需要迅速回收制作成本,可以适当提高片方的分账比例,以帮助其更好地投入到后续电影的制作。随着电影的上映时间逐渐延长,观影人次逐渐下降,影院的营收压力增大,此时可以适当提高影院的分账比例,以缓解其运营压力。
这种根据电影放映阶段动态调整分账比例的方式如何选择合适的股票配资平台,已有不少国家成功实践,值得中国电影行业借鉴与尝试。
发布于:山东省仁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