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炒股配资网站皆
1、拉卡拉冲刺港股之际,业绩下滑、股东减持、高分红透支引发市场担忧。
2、第三方平台上,拉卡拉用户 10 万条投诉引发市场对公司运营规范度的警惕。
3、尽管风险重重,拉卡拉仍凭庞大商户网络与支付技术积累保持行业领先。
从"第三方支付第一股"到港股再启程,拉卡拉希望通过国际市场讲述新的增长故事。但在监管趋严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如今的资本市场是否还会青睐拉卡拉?
拉卡拉成立于 2004 年,由孙陶然联合多位早期投资人创办,公司起初专注线下支付场景,主打低成本 POS 机业务,以解决中小商户收单难题。早期融资来自雷军与联想体系资本的支持,这也奠定了其"技术 + 资本"双驱动的创业路径。
在移动支付爆发前夜,拉卡拉以便利店 POS 终端起家,帮助用户完成水电缴费、信用卡还款等基础支付。2011 年前后,其线下网点覆盖全国大多数便利店。
随着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崛起,拉卡拉及时转向商户收单及企业支付服务,并在 2015 年首次实现盈利。
2019 年,拉卡拉于深交所挂牌,成为" A 股第三方支付第一股"。上市后,公司战略转为"双轮驱动"——以支付为入口、以数字商业服务为增值。
不过,拉卡拉的港股上市之路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跨境支付领域竞争已日趋激烈,PayPal、连连数字等玩家加速布局,拉卡拉的市场份额面临同行挑战,而新业务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01 "局限的第一",支付业务撑起 9 成收入
根据招股书摘要,拉卡拉定位为"数字支付与数字商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截至 2024 年,其总支付额达 4.32 万亿元,在独立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中市场份额 9.4%,位列第一。
然而,这个"第一"有其局限:在中国整体支付市场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合占九成以上份额,独立服务商竞争空间有限。
招股书显示,2022 年至 2024 年,拉卡拉营收分别为 53.61 亿元、59.28 亿元和 57.54 亿元。其中,85% 以上的营收依赖数字支付服务板块,2024 年该部分贡献营收约 51.65 亿元,占比约 90%;截至 2025 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也高达 89.3%。
在细分业务中,跨境支付被寄予厚望。2024 年交易额约 491.6 亿元,同比提升 14.28%;2025 年上半年达到 371.41 亿元。但与整体支付额相比占比仍不足 2%,短期仍难成为公司新的支柱。
同时,拉卡拉以端到端业务、金融机构为主的数字商业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占比较低,2022 年至 2024 年,该业务营收比例从 5.3% 一路下滑至 4.2%。这意味着拉卡拉的业务结构仍以传统支付通道为核心,转型成效有限。
整体趋势显示,拉卡拉在 2023 年扭亏后,盈利恢复力度有限。2024 年拉卡拉营收略降,而净利润则同比下滑 23.19%,约为 3.51 亿元;2025 年上半年利润 2.29 亿元,同比大降 45.35%。
此外,拉卡拉毛利率波动较大,从 2022 年的 22.8% 上升至 2024 年的 29.9%,但今年上半年回落至 24.8%,显示成本端波动和产品结构调整对盈利带来冲击。
拉卡拉也在招股书中提示,公司未来或存在短期流动性风险。据财报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拉卡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 6.93 亿元,而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约 6.06 亿元,偿付压力仍然较大。
02 高分红与减持潮下的财务压力
业绩下滑同时,创始人孙陶然之弟孙浩然套现近 5 亿元退场,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根据拉卡拉公告,2025 年 5 月 20 日,股东孙浩然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约 1927.09 万股,即不超过剔除回购股份后公司总股本的 2.45%。截至 2025 年 9 月,孙浩然该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累计套现金额约 4.93 亿元。
孙浩然不仅和孙陶然是兄弟关系,还是公司第三大股东,二人为一致行动人。此次减持后,孙浩然不再持有拉卡拉的股份,意味着彻底退出拉卡拉股东名单。
在孙浩然减持期内,拉卡拉另一大股东联想控股也公告称,将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 3% 的拉卡拉股份。
截至 9 月 30 日,联想控股已完成上述减持,按拉卡拉公布的减持均价计算,上述减持合计套现约 5.45 亿元。
减持后,联想控股的持股比例从上市初的 31.38% 降至 23.54%。
大股东获利的方式除了减持,还有大额分红。自登陆 A 股以来,拉卡拉的大额现金分红就颇受市场关注
2024 年、2025 年上半年,拉卡拉分别派付股息约 7.2 亿元、1.58 亿元。
另据"尺度商业"发文称,拉卡拉在 2019 年刚刚上市募资 12.32 亿元后,就分红超过 8 个亿,几乎是全年归母净利润的 100%;2020 年,拉卡拉再次分红 7.8 亿元,股利支付率高达 83.78%;2023 年以来,拉卡拉归母净利润不到 2021 年的一半,拉卡拉却再次启动高比例分红,2023 年和 2024 年股利支付率分别达到 87.4% 和 136%。
拉卡拉持续高比例分红,引发外界对资金调度及资本回流的关注。
此外,拉卡拉在 2025 年上半年还获监管核准下调注册资本约 0.11 亿元。与主要竞争对手扩充资本、布局新业务的趋势相比,这一动作更像是一种结构性调整,反映出公司在审慎控制规模与财务稳健之间的平衡考量。
这些因素叠加起来,拉卡拉给外界一种"资本收缩、利润下滑与股东减持"的图景。
而在上述背景下,拉卡拉的研发投入并不高,其 2024 年投入 2.61 亿元,占营收 4.52%,但其中大部分为人工与外包支出,实质技术创新投入占比有限。
与此同时,公司销售费用率高达 8.28%,显示拉卡拉仍沿用以地推、渠道促销为主的传统打法。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数字支付总交易额约 331.7 万亿元,其中独立服务商合计仅 45.7 万亿元。拉卡拉在该领域份额 9.4%,虽位列第一,但与支付宝、微信的垄断格局相比体量差距巨大。
在这种格局下,拉卡拉的竞争优势更多来自其庞大的商户网络和线下渠道积累。然而,随着移动支付线上化趋势强化,传统 POS 模式正在失去红利期。
对此,拉卡拉提出通过跨境支付和企业级数字化服务突破瓶颈,但从目前收入和投入结构看,这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
04 超 10 万条投诉"压顶",拉卡拉能否化解信任危机?
近年来,拉卡拉在支付合规与风控领域屡受监管关注。数据显示,仅 2024 年,拉卡拉便收到 7 张罚单,合计金额超 850 万元;北京分行单次被罚 406 万元,原因包括未落实商户实名制及未按规定结算资金。
此外,来自消费者端的投诉量持续攀升。
截至 10 月 22 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拉卡拉"为关键词搜索,目前投诉量超 10 万条,涉及欺诈用户、乱收 POS 机开通费、不退押金等。
这些问题虽属于零售业务层面,但对拉卡拉的品牌形象与市场口碑产生了不小影响。监管处罚与用户信任危机叠加,使公司在即将登陆港股的关键期承受额外的舆论压力。
拉卡拉的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孙陶然,早期曾参与创立蓝色光标与恒基伟业。他以果断激进著称,对资本运作的敏感度高。
但这种风格也带来治理争议。上市以来,公司多次因信息披露、关联交易、资金用途等问题被监管问询。2020 年拟回购剥离资产案被否后,外界对其治理透明度的质疑持续存在。
目前,孙陶然家族持股比例已明显下降,创始人弟弟完全退出,公司治理逐渐从家族化向职业化过渡。
不过,核心团队稳定性及激励机制能否支撑长期发展,仍待观察。
如今,面对股东撤退、业绩下滑、舆论质疑与行业格局收紧,拉卡拉将赴港上市定义为"全球化布局的关键一步",希望以跨境支付与数字货币相关业务打开新增长空间。
招股书多次提及"境外业务扩张""数字商业生态"等关键词,但并未披露具体项目进展。
业内普遍认为炒股配资网站皆,港股上市更多是一场资本补血行动。
仁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